周善祥的「回到原點」
昨晚是周善祥今年在台灣最後一場音樂會,取名「回到原點」是頗耐人尋味的。
就我個人觀點,可能有三個意涵:
音樂會開場他終於「鼓起勇氣」正式演奏自己的作品,藉以回憶自己少年時如何愛上古典樂,也藉由自己的作曲,希冀有日能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藝術家。雖然他舉例:鋼琴演奏者就像畫展的佈展者一樣,他們只是盡力呈現真正創作者的創意及藝術的展現,他們根本不能稱為藝術家。在這點上似乎成理,但吾輩也不會被周善祥過分的謙遜沖昏頭。在我長久浸淫唱片的演奏重播的經驗中,只要能激發聆聽者美好的腦內嗎啡以並折服其無上的技巧,稱為藝術家絕對當之無愧。鋼琴家是,佈展者亦是。
在上半場尾聲他又做了返台第一場演奏會相同的事:以現代音樂和中世紀音樂做了一個強烈對比。他依12音列作曲的Origami絕對是佳作,樂曲結構緻密、環環相扣,有難得的旋律性,應該是昨晚最大的驚喜。
而13世紀Machaut的敘事歌曲理論上用古樂團表現會更纏綿悱惻。但今晚的鋼琴演奏不遑多讓,特別是第三段那不可能出現在任何版本的強奏,會讓人聯想前兩段出場的男女主角的愛情坎坷。不只這首,實際上,在過去十場演奏曲目,周善祥都在嘗試突破制式樂譜,也能開創新意,創造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當然下半場的郭德堡變奏曲是重頭戲。因為這是他去年真正震撼台灣樂迷的曲子,也是他少數會重複的曲目,拿來當作回到原點的題材,真恰當不過。
昨晚他的郭德堡變奏曲好不好?當然好。可是我認為不如去年的成果。是因為新鮮度下滑?有可能。
在去年的演奏會,我們聽到一場比肩顧爾德(Glenn Gould)的完美演出,那場演出中,創新與樂思源源不絕,音樂線綿延無斷,各段充滿突破的驚喜,曲就讓人想振臂高呼。
今年周善祥似乎想有所突破,開頭他在和聲創造一點時間差,也刻意犧牲一點他擅長的強度,製造更多柔美,可惜前半段和後半段的風格就有些小落差。這是我個人小小的遺憾。
然而,我認為真正回到原點的演奏,反而是前晚彩蛋場最後一部作品:海頓的最後一首鋼琴奏鳴曲。
周善祥罕見不以炫技的作品當作音樂會的結尾頗讓人意外。在這首曲風和煦的鋼琴大作,他似乎想回應他老師布蘭德爾(Alfred Brendel)的極品錄音,那是引人進入音樂的黑洞、感受人生沈澱的哲思。在這個曲目的演奏,周善祥沒有太多的裝飾,循規蹈矩的進行。他真的是喜歡這首曲子,以致於當周善祥完成的時候,我似乎看到年輕的布蘭德爾。真正的回到原點。
昨晚還有個亮點:因為上半場是無菜單料理,演奏到忘我的周善祥似乎「真的」忘了時間,當台下觀眾告知時間後,他恍然宣布上半場結束,然後匆匆步入後台,留下又錯愕、又好笑的我們。我會把這段當成媲美John Cage 4分33秒的絕妙藝術家表演。